星期二, 12月 27, 2011

2011年

今天是今年的最後一天,回想一下今年自己的改變吧..

今年的變化.....很大!

嘗試了很多自己以前沒有試的東西,像是跑馬拉松、騎自行車超過100公里、自己一個人到東京旅行、養成週六晚上獨自看電影的習慣...等。

跑步其實之前在唸碩班的時候就有在跑了,但是後來因故停下來,直到當完兵之後才又再重拾跑步的習慣,沒想到,這次一跑就開始愈跑愈久、愈跑愈遠。開始參加了馬拉松,在今年完成了太魯閣馬拉松、富邦馬拉松,當然,都是半馬...XD。

自行車也是,剛開始只是為了對腳做不同的肌肉練習,沒想到一騎之後,也是愈騎愈遠,甚至騎了2次超過100公里--繞行北海岸,開始學會欣賞沿途的風景,開始學會欣賞我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旅行--年初就開始有這個構想了,花了一整年的時間開始慢慢的存錢、籌備,終於在今年的Christmas完成了這個計畫,也順便在東京完成自己Project WR的第2K。


來年的展望,有可能的話,2012年我想出國2次,當然一次還是去日本,不過這次可能不會待在東京了,除了日本之外,澳洲或美國,應該會選一去一趟吧!
馬拉松,希望2012年能開始挑戰全馬、另外,我也想開始挑戰3鐵、當然,可能會從半鐵開始挑戰!!

希望在2012年年底時再回來看這些"希望",能一一實現!!

給自己...新年快樂!!

Project WR 1st stop in Tokyo

小小的紀念一下,從今年開始跑,在東京完成的第2K公里.
原本想畫一個2K,但在接近0度的氣溫中,經過多次嘗試,一直跑不出來,
最後只能很勉強的只能寫個2出來,"k"就一直找不到合適的路線.
Project WR的第1站,在不完美之中完成了!






不知道Project WR的第二站會是在哪裡?
到時候又會是在第幾K呢?

星期日, 12月 18, 2011

2011富邦馬拉松

首先,還是先感謝這次幫忙的工作人員們,沒有你們的幫忙,這次的活動是無法這麼順利的完成的.

這不是第一次在台北市區的街頭慢跑了,不過能跑在車子走的大馬路上以及上堤項大道卻是人生中的第一次,說實在的.

還挺爽的!!!

~~~~~~~~~~~~~~~~~~~~~~~~~~~~~~~~~~~~~~~~~~~~~~~~~~~~~~~~~~~~~~~~~~~~

下了一週的雨,原本以為週日會繼續下,好讓參加的人能少一點,沒想到了週日卻是放晴,看起來我這個如意算盤打的早了~~冏~~

這是今年的第二次半馬,距離上一次的太馬大約只有1個月左右,原本想在太馬跑完之後,調整自己的訓練方式,沒想到這一個多月下來,有事沒事就在下雨,害得我只完成拉長平時練習距離(7公里到10公里)的這項功課而已.那為什麼不在健身房裡跑?因為在健身房跑沒辦法累積里程數..XD

這次我起了個清早,莫約5點多左右就出門了,但由於現場交通管制,為了避免麻煩,所以我選擇把車子停在附近的捷運站,然後再搭捷運過去,原本以為這樣的想法很不錯,沒想到~~~~

TMD有見過早上5點多台北捷運列車上擠的滿滿的嗎!!!!!

而且每人幾乎肩上提著都是衣保袋,想當然爾,這群人的目的地是一樣的..



這次據說有4萬多人參與這場熱鬧的慶典,現場看真的是人山人海,為了不想在後頭太晚出發,本著鑽車縫的基本技能,硬是讓我鑽到了前起跑位置約30~40公尺左右的位置,但是在我前頭的這群人,少說也有1000人吧~~冏.

在起跑之後,也是跟太馬一樣,在前1~2公里的時候,根本就是在人堆之中衝鋒陷陣,等到覺得已經可以按照自己的步調跑的時候仁愛路都已經跑了一半多了,這次跟太馬最大的差別,我想就在於坡度吧,在太魯閣,扣除3.5公里左右之後,到了折返點幾乎都是上坡,而在台北跑的話,則都坡度都不會落差太大,而這對腳的負擔差別就很多了.

另外一點,就是景色的差別,雖然也還是台北市的街景,不過能跑快車道上,那view跟在人行道就差很多了!


這次一樣有很多搞怪的裝扮出現,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幾個應該是日本人吧,穿著忍者裝,背上背著一把刀就這樣跑著,還有另一個,在背後貼著"這是我第一次初馬,請多多指教"的字樣,算是為跑步添加一點樂趣吧.

在台北跑對我而言有另一個會讓我一直能有動力跑下去的原因,那就是知道大概還剩下多少距離、自己現在是在這段路程中的幾分之幾.雖然沿途上都有里程的提示,但是對我而言,這種冷冰冰的數字是無感的.知道自己的大概位置,大概還要跑多久..這種屬於感受度的資訊對我而言才有意義.

自己計的時間,2小時1分30秒.這次的時間跟上次相比快了大概15~20分鐘左右,還挺令人開心的,除了場地的因素之外,自己在跑步時的步調分配、以及把平時練習的距離拉長到10公里果然也有相當的效果!

至於上次所定的那四項跑馬前的"四不",經本次跑馬的實驗證明,電影是可以看的,因此這次刪了最後一條啦!!!


1.不能捐血
2.不喝任何奇怪的飲料
3.不吃生魚片
4.不看電影





福爾摩斯2: 詭影遊戲 (Sherlock Holmes: A Game of Shadows)

這是今天看第二場電影,我覺得片商真的很故意,明明就是在Christmas上片,但是卻硬是在前一週排一個口碑場,而且中文片還取為"詭影遊戲",這分明就是在跟同一週上映的"鬼影計畫"PK嘛!!

身為一個理工科背景的人,我實在是有義務去破除迷信,因此,今天連趕兩部,加強跑馬前戒律(不看電影)的實驗!!

~~~~~~~~~~~~~~~~~~~~~~~~~~~~~~~~~~~~~~~~~~~~~~~~~~~~~~~~~~~~~~~~~~~



看預告的時候已經有預感了,沒想到真的在看片的時候這種感覺一直充斥著整部電影.那就是

腐!!!!!!


真的很懷疑導演是真不知道還是怎樣,很多地方根本就在惡搞!!兩位主角對白很多時候根本就是情侶吵架,還有在列車上,Watson把喬裝成女性的Holmes衣服給撕爛,然後整個人坐在Holmes身上,天吶!!!!活生生就是BL之戀嘛!!

撇開這件事不說,不得不說,這次的續集比第一集強太多了,整部電影就跟著Holmes一直在解謎,解謎的過程雖然很曲折,但是並沒有給我很冗長的感覺,導演在節奏的掌握上,依舊和前作一樣不錯.

而這部戲有兩個大場面是我最看了印象最深刻的,第一個是在列車上的槍戰,第二是在森林中的撤退戰.一般而言,觀眾對列車有其刻版印象--就是窄、狹長,在要打造出這種空間感,又要讓設計出的動作場面令觀眾感到其實是很困難的.而在森林中的撤退戰,導演很巧妙的利用畫面凝結的方式,讓觀眾看清楚彈道的軌跡以及爆破的瞬間,這種視覺上的控制很讓人印象深刻!!

同一天看了鬼影緊接著詭影,在看完Holmes之後,我差不多都忘了MI4在演什麼了..因為劇情相較起來就沒這麼的有意思,MI4只能說就是給人MI系列的感覺,而Holmes的劇情卻是一直都充滿著張力以及樂趣...

詭影大勝~~~






不可能的任務4 鬼影行動(Mission: Impossible Ghost Protocol)

明天就要去跑馬了,本著我身為理工科背景的精神,今天要進行跑馬前戒律(不看電影)的實驗!!

~~~~~~~~~~~~~~~~~~~~~~~~~~~~~~~~~~~~~~~~~~~~~~~~~~~~~~~~~~~~~~~~~


基本上我認為"不可能任務"就是為了阿湯哥量身打造的電影,遺憾的是但在看第四集之前,我一直就只對第一集很有印象,第二集就是看吳宇森在玩,第三集.....完全忘了電影的內容是什麼了XD..但是這一集,我認為有讓阿湯哥再找回身價的感覺,比"騎士出任務"好看百倍!!
但唯有一點,我們能發現阿湯哥,喔不應該叫阿湯叔了...他下半身的身材腫了很多!!已經給我有那種刻版印象中美國人的fu了..令人有廉頗老矣的感嘆呀~~~


小時候對電視影集"虎膽妙算"還有印象的人,大概都會記得片頭中"龍頭"點燃火柴的這一段吧?沒想在這次的第四集當中又重新的看到,不知道是不是導演刻意為之,不過頗有向上一個世紀的"Mission Impossible"致敬的味道,這是我看到很驚豔的第一段!!

我想這次的MI4會讓我覺得好看的地方還有另外一個地方,就導演就節奏的掌握很厲害,時不時的加入一些笑點,讓大家在有時候在緊繃之中,突然解放了一下,然後又拉緊,造成這情緒的高低落差,真的很讓人懷疑他之前只導的超人特攻隊這個動畫片而已.另外還有在杜拜高樓中阿湯叔的摶命演出,是讓人回想起在"我是誰"這部電影中,成龍在高樓的玻璃上疾走,但是MI4,首先樓就比成龍的那一棟要高,而且高很多,再就是導演掌鏡的感覺很棒,很多鏡頭都取的很好,而已黏性手掌的梗真的太好笑了,如果再加上,阿湯叔把手套翻起來看之後,看到"made in china"的小字樣,我想應該就是全場爆笑了吧..XD

總歸而言,這次的MI4不論是在演員、特效、鏡頭...etc,我個人認為都算是超越了前一~三集,很難得,續集拍的比第一集好,不過分數倒也沒有相差太多就對了..

另外,俄國的克姆林宮真的很美,人生有機會應該去走一次.






星期三, 12月 14, 2011

皇后大道東

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羅的歌詞仍舊是很厲害,不過他很多歌的咬字實是在很糟,有時候不看歌詞還聽不太懂他在唱什麼,看起來每一個世代總是有一個咬字不清的暢銷歌手!!

羅大佑跟李宗盛是我心中最厲害的兩位當代唱手兼作詞、曲家!!


~~~~~~~~~~~~~~~~~~~~~~~~~~~~~~~~~~~~~~~~~~~~~~~~~~~~~


羅大佑於1990年發行,收錄於"皇后大道東"專輯之中.
歌曲內容主要是以講述香港於97年回歸之後可能會經歷文化以及政治的衝擊,

從歌曲的一開始就充滿了反諷的意味,97之後,英國徹離,皇后大道就真的剩下人民.(中國人民共合國的"人民").

皇后大道西又皇后大道東
皇后大道東轉皇后大道中
皇后大道東上為何無皇宮
皇后大道中人民如潮湧.

接下來對照英國資本主義,追求金錢至上的觀念,其實中國大陸所謂的"共產主義",其實也沒差多少!!

有個貴族朋友在硬幣背後
青春不見名字叫做皇后
每次買賣隨我到處去奔走
面上沒有表情卻匯聚成就

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照買照賣樓花處處有單位
但是旺角可能要換換名字

這個正義朋友面善又友善
因此批准馬匹一週跑兩天
百姓也自然要鬥快過終點
若做大國公民只須身有錢

知己一聲拜拜遠去這都市
要靠偉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氣候同樣影響這都市
但是換季可能靠特異人士

不論是對英國政治還是在那時即將要進入統治的中國政府,羅他的歌詞都用的十分的有意思,
歌詞中,"錢"對於不論是英國還是中國政府其實都還是最重要的,換的只是政治跟文化,
所以最只能哀嘆

空即是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即是色即是空


星期日, 12月 11, 2011

歡迎來到德國

今天徘徊在"切膚慾謀"還有"歡迎來到德國"這兩部片中訣擇,最後還是喜劇片取勝!!

對這部片其實心中期待很大,而也沒讓我失望,反正給我更大的驚喜,很遺憾在台北上映的戲院太少了,不然我想票房應該會很棒!!

~~~~~~~~~~~~~~~~~~~~~~~~~~~~~~~~~~~~~~~~~~~~~~~~~~~~~~~~~



說是喜劇片,其實也不盡然,電影講的是住在德國的土耳其家庭的故事,在一開始就是說到最小的孫子,在學校上課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身份認同有問題,他不知道,自己應該是德國人還是土耳其人,所以他回去問他的家人,很有意思的是,這一家人的回答卻都不盡相同,家中的爺爺發現到這件事的嚴重性,突然發難,希望大家在下次的長假之中一起回土耳其一次,而故事就是這樣的展開了..

個人覺得這部電影故事很棒,棒的地方在於討論了很多的問題,給在19世紀中其,二戰過後,德國為了加速國內的工業生產,大量的引進了"客工"(也就是外勞),其中,"土耳其客工"佔了外勞很大的一部份,而時至今日,有部份的客工都已返回自己的祖國,當然,也有為數不少的留了下來,而也將自己在家鄉的妻小都一併的帶到德國定居了.就這樣.一代一代的繁衍,第三、第四代的土耳其裔德國人開始產生了自己國家認同、身份認同的問題.

其實這種問題在台灣也有,我們都住在台灣,老一輩從大陸來的認為自己的家鄉在那裡,年輕的,在台灣出生的人對大陸是很陌生的,甚至還會討厭大陸人,而這種政治、文化、歷史相互糾結的問題卻很難找出一個每個人都ok的答案,電影中的爺爺,為了讓家裡的成員們在長大以後不至於忘了自己還是土耳其人,所以才安排了這樣的一次旅行.

另外,電影裡也點到了家庭成員的一些問題,雖然敘述的手法很輕鬆,但是帶出問題卻是很值得深思.要是自己遇到相同的情況,會做的選擇是什麼.

最後,我必須說,這個導演講故事的方法實在是太高明了,整部電影會一直在19世紀、20世紀這兩段時間跳來跳去,但是卻不會有任何生硬的地方,並且,藉由這樣的方式,讓觀眾很自然的了解到故事的來龍去脈,就是這麼的自然!!

這部片是我今年會願意再進戲院看的一部.

                          

                                       





星期日, 12月 04, 2011

選戰風雲


今天剛好是2012總統大選的辯論會,我沒什麼在看,只看了新聞上節錄的部份,無感......

今晚又來看了這一部,開始覺得那些辯論的內容根本就是shit!!

深刻的覺得,任何死忠、覺得自己支持的候選人一定要上的愚民們一定要來看看這一部電影,
我們的國家沒有政治家,只有一堆GD政客而已.

~~~~~~~~~~~~~~~~~~~~~~~~~~~~~~~~~~~~~~~~~~~~~~~~~~~~~



當我們所深信不疑的人、信仰其實不是我們想的那麼美好的話,甚至臭不可聞的時候,我們能怎麼辦?

是應該毫無保留的相信下去?

還是.................?

其實看這部戲之前,當然是故事還挺感興趣的,但是主要還是衝著George Clooney去看的(哈!!),雖然在這部戲中,他也只是男2,戲份不多,但只要是他登場的鏡頭還是十分亮眼!!而男1則是由有號稱"最性感腹肌"的Ryan Gosling演出,其實,個人覺得他演技要撐這個角色是吃重了點,有些內心戲的部份演的不是很順,不過大致上來說還是Ok啦!!



電影是由真實事件所改編的,對於在電影中所描寫的事情其實看了之後,心情有點沉重,那些在台上侃侃而談的政客們,以人民的希望做為誘惑,換取選票的支持,所謂的選舉操盤手其實就是在操作民眾的心態,藉由這樣的操作來獲得選票的支持,或是打擊對手.
有時候看著電視上的政治新聞,難免會想,所謂的民主制度,難道只是投票而已嗎?所有的普世價值,只要一扯上選舉或是政治就變了調,應該堅守的人性底限在選舉之中每每的向下修正,他們會說,不論如何,選輸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一直唱高調是贏不了的!有時候還是必須使出一些diry trick才能獲得勝利,但諷刺的是,這些事情,很多民眾都知道,而且操作、奧步都還是由這些搞政治跟死忠的支持者聯手出搞來的,目地是去騙那些對候選人、政治還懷抱著理想的人們.


政治真的使人瘋狂....


繁華夢一場

這場的電影居然看到演鄉土劇的演員-黃仲昆跟他的藝人太太(名字我想不起來了)一起來看,

搞不好他下一場的電視劇是要演一個患了阿茲海默症的角色..XD

~~~~~~~~~~~~~~~~~~~~~~~~~~~~~~~~~~~~~~~~~~~~~~~~~~~~~~~~~~~~~~

                 


我們活著的記憶是真實或著是虛妄?

小時候我總有一個奇怪的想法,總想著我們的記憶會是真的嗎?

設想一個場景,每當夜晚來臨,我們沉沉入睡之後,有一個謎樣的東西(不知是什麼,也許是外星人,也許...是神吧),拿著一個奇怪的儀器,利用某種方式,將每天的記憶flush之後,又再載入其他新的記憶,,其實我們每天起床之後都是使用一個新的記憶在過日子的.....當然,這個記憶是有一致性的,在自己的記憶中有的東西,這個東西相關的人都會是有相同的記憶,....好吧,很科幻!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得到阿茲海默症的人,當他的病情愈來愈惡化的時候,健忘的情形也愈發嚴重,但是,很有意思的是小時候的記憶反而愈來愈清楚,所說的,所做的,無意間都會挑起跟這個事件有關的人的思緒.

人的記憶很有趣,有時候想記的事記不起來,想忘卻忘不了.

一如預告所說的"回憶不一定都是美好的",有些美好的事情一直不想忘,無奈每次記起的都不好的事情,這部戲有意思的地方就在於主角想起的都是在童年時候美好的回憶,但長大之後發生的不好事情卻都可以很快的忘掉,但是也就是因為這樣子的關係,才發現,其實他小時候的記憶才是真實的,而在長大之後,那個建構出來的世界其實才是虛妄的.


這部電影不知道是去那裡取景,莊園、別墅還有冬景都十分的美麗,真的讓人有心嚮往之後感覺,跟電影相呼應,真的有一種身處在一個繁華世界的感覺.而主角的演技真的沒話說,很多的小地方真的讓我相信他是阿茲海默症的患者,偶爾還會開自己的小玩笑,讓人發出會心的一笑.也有時會搞不清楚他到底是發病還是處在正常的狀態.這種多層次的表演真的很讓人驚豔!!


                                        

星期日, 11月 27, 2011

不一樣的月光 Finding Sayun

今晚是金馬獎頒獎夜,很遺憾的,在個獎項中林慶台(莫那魯道)並沒有得到任何的個人獎項,

TMD氣到我都想出草我自己了!!!

~~~~~~~~~~~~~~~~~~~~~~~~~~~~~~~~~~~~~~~~~~~~~~~~~~~~~~~

如果活著跟死去的差別 只是我們永遠再見不到你, 們你卻看得到我們 不管在哪裡....
                                                                                                                   林克孝

莎韻之鐘(Wiki),要看這部片之前,可能就必須先了解一下Sayun這個故事的由來.

原本這部片我是預期當作紀錄片來看,說實在的,腳本沒有很優,但是電影中原住民演員的表現卻讓是十分亮眼的!!


電影似乎講很多事情,像是原住民在先天的不平等、在部落裡的孩子對自己未來的茫茫然,
是要繼續當個好獵人,還是都市化,去平地城市裡上班,(換個角度來看,似乎也跟seediq bale中那花崗一郎跟二郎所遇到的予盾很像).

而幾位原民演員的演出,可能是他們都沒有受過太多的演員訓練,以致於演出來的感覺是那麼的真切,像是尤幹跟阿國的演出,阿國一人在屋頂上的內心戲,尤幹跟學姊之間那高中生純純的戀愛,還有尤幹在受到阿國要離開、戀人不見面以及最親愛的阿公因自己而受傷的的三重打擊之下中,內心的鬱悶,其實演的很自然...應該是說,演的就像是我們所期待17,8歲的高中生會出現的樣子,不會思考太多,只是一直在鑽牛角尖的樣子.


在電影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最後那阿公要走老部落的堅持,明知道自己體力不行,明知道自己腳上有傷,上山回去會很危險,但是還是堅持要回去看一眼,一路上突破艱難險阻,雖然遭遇到很多的困境,但還是會很樂觀的去面對,還是保持的開心的心情,依舊能唱歌、跳舞,直到真正回到老部落的那一場獨白.....

我一直在想,這樣子的情感算是鄉愁嗎?

離開自己原本居住的地方,那裡有自己童年的回憶、自己最親的長輩、熟悉的街道,一切的一切,等到自己年老回去的時候,在那裡等著自己的不是物是人非,也不是兒童相見不相識,而是更糟結果的時候,那個心情很是悲淒的吧!!

能做的只是站在原地一直向自己的先祖們道歉、乞求他們的諒解...

那場戲內心情感的獨白我現在回想起也同樣的哀慟,我在想,如果是我遇到相同的情況,恐怕也是會如此的不能自已吧....



今年真的算是原住民的大年了,從Seediq Bale到Find Sayun,會發現,原來原住民們除了棒球、籃球比漢人來的傑出之外,在表演方面也是不遑多讓!!


星期五, 11月 25, 2011

終於有一件值得開心的事情了

承蒙老師指導,被徵詢是否要加入進階的表演班,

表演班主要是練習表演的舞碼,以後就有可能有機會上台表演,

還挺開心的,表示有更進一步的機會再多接觸不同的舞蹈了.

這幾週下來,終於有一件事情讓我開心一下了..

星期三, 11月 23, 2011

當了一次壞人....

遇上這種事情壓力真的好大...

主管問我,新進的同事狀況如何,照實說之後,下午他就881了..

新人來的兩個月,loading除了沒變小(因為真的什麼忙都沒幫上),

最後還送給我一次當壞人的機會,TMD的這個罪惡感的壓力好大..

無題....

我關心的,只有妳現在過的好不好,開不開心,

知道妳過的很好就夠了.


星期日, 11月 20, 2011

跑酷.我的城市嬉遊記 My Playground

【關於跑酷Parkour】
跑酷(法語:Parkour,有時簡寫為PK,又稱為「城市疾走」)是以日常生活的環境(多為城市)為運動的場所,常被歸類為一種極限運動。它並沒有既定規則,做這項運動的人只是將各種日常設施當作障礙物或輔助,在其間迅速跑跳穿行。
運動是由法國的大衛•貝爾(David Belle)所創立,他認為能使人利用自身的本能,通過運動來增強身心對緊急情況的應變能力,這點和武術近似。不同之處是武術旨在格鬥反擊,而跑酷旨在緊急脫逃。跑酷不只是對身體有利,對思想也很重要,在練習時要非常專注,而能會讓人漸漸明白怎麼克服自己的恐懼和加強克服困難的能力,瞭解人是能不斷提升自己和突破障礙。

~~~~~~~~~~~~~~~~~~~~~~~~~~~~~~~~~~~~~~~~~~~~~~~~~~~~~~~~~~~~~~


城市的使用率,身為在台灣長大的我們似乎很少在思考這個問題,尤其是在台北.我們喜歡建公園,喜歡規畫綠地,喜歡裝置藝術,但這似乎都只能看,而不能用.什麼叫作"用",在這部紀錄片中提供了另一種的思維模式-Parkour.



片子的一開始就帶我們進入位於丹麥哥根哈根的這個山形住宅中,一個當地的跑酷團隊正從山形住宅最高點開始往下疾走,又跑又跳,又翻又滾,跑到別人家的庭院,又馬上跳離,(這在台灣大概會引起很大的議論吧),這就是跑酷!!

整部的紀錄片除了在介紹跑酷這個運動之外,我認為更多的是在說明跑酷這個運動其實是在跟城市對話的一個過程,建築師設計建築師有他設計的思維,除了藝術價值之外,實用性還有跟人的互動也佔了很大的部份.

但是"實用性"這塊的思考方向是以什麼為準?因為路上有劃線,所以人們在走路時候會沿著線去行走,因為地上有建築物,所以人們走路時會繞過建築物去行走.我們的生活,說起來很自在,但其實很大的部份是被別人的思維所侷限住的,我想,跑酷這個運動提供給我們或是建築師們的就是"實用性"這個定義應該是需要被重新詮釋的,牆的設計除了是拿來遮醜或是擋住外來者之外,其實可以在上頭跑、跳甚至是翻過去呀!

小時候對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在成長的過程中漸漸會被教導的愈來愈一致化,就像一本思考使用手冊一樣,雖然大家還是會有所不同,但都還是脫離不出手冊的大綱之中,跑酷這個運動,除了是運動之外,我更喜歡的是他突破既有的思考方向,告訴我們其實線是可以隨便跨的,牆不是拿來擋的,而是用來跳,用來翻的.

記錄片的最後,丹麥在城市之中打造了一個純為跑酷運動練習的一個公園,當然立意並不是要將玩家們限制在那公園之中,主要是將那裡當成一個基礎的練習場,玩家們在那裡練習,畢竟是比在城市之中跑跳來的安全,有意思的是,當地政府在建造這個公園的時候,是找了跑酷的玩家來參與設計的,因為只有他們知道要蓋什麼設備才是他們需要的!!而這個時候總是不免拿台灣來比較,我們的政府除了要預算,消化預算,剪剪彩之外,什麼時候才有真正有創意而不止是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呀???



星期四, 11月 17, 2011

無題...

平平靜靜的過也就好了,

卻不經意的吹皺了一池春水...

即使分開不見面了很久,我永遠還是那個會讓妳掉眼淚的人....

唉.....不該再多嘴了.

星期日, 11月 13, 2011

魔球(Money Ball)

已經很久沒有這麼晚去看電影了,還是看2330的最後一場,原本想說應該整間戲院都沒什麼人吧,
但一到戲院當場傻眼,居然只剩前兩排的位子了,在進去之後,更是驚見竟然已經客滿了~~

心中OS..是些人都瘋了嗎???
這麼晚還來看電影是有病是吧!!!

~~~~~~~~~~~~~~~~~~~~~~~~~~~~~~~~~~~~~~~~~~~~~~~~~~~~~~~~~~~~~~~~~~~~~~~~



以運動為主題的電影多的不得了,但絕大部份都是在講運動員的故事,最多類型的就是在說主角是如何突破重重的困境、力爭上游,然後達到成功的目標.但"魔球"這部電影的主角卻很有意思,他並不是個天生有缺陷或是懷才不遇的運動員,而只是個負責替球團打造一支陣容堅強的球隊經理,球隊經理的功能就像是好幾年前的"征服情海",Tom Cruise飾演的則是一個球員經紀人,跟這部片Brad Pitt演的角色很類似,只不過Brad Pitt面對的是球隊,不是球員個人而已.因此,他所交易進來的球員就是決定球隊在整個球季的命運.

稍微了解MLB的人都會知道洋基這支球隊有另一個其他的稱呼--邪惡帝國(Evil Empire),他們所靠的就是銀彈攻勢,雖然洋基也有自己的農場培育新手,但是他們更喜歡做的就是去買別隊的王牌,所謂的鑽石打線就是這麼而來的,但是在MLB能像洋基這麼砸大錢買球員的球團畢竟還是少數,大部份都只能用有限的資源在夾縫中求生存.

戲中的主角Billy Beane就是處在這麼一個資源缺乏的球團奧克蘭運動家隊(Oakland Athletics)中,而電影一開就是演到在2001年對決洋的季後賽,一開始連勝2場之後,最後以連輸3場慘遭淘汱,自此之後,Beane就開始體認到在這個資本主義金錢至上的MLB中,要是想要依循有錢人思維的管理模式來經營球隊,那麼錢少的勢必會輸的,因此,他開始想方設法的想要去打破這個模式,讓他能在即使錢不多的情況之下,也能跟創造勝場.最後,他使用了統計學上的科學分析,妥善的利用數據以及既有資源來達到最高的效能.

當然,在改用這種方式之後,一開始並不順利,Beane手下的球探以及球隊總教練更是不滿,因為他將僅有的明星球員也交易出去了,這跟傳統的經營思維模式差距太大了,但是最後的成果卻跌破大家的眼鏡,在那一年,運動家隊有如倒吃甘蔗一般後來居上,除了打進季後賽之外,還創造了MLB的新紀錄--20場連勝.這再再的告訴大家,Beane的方式是對的,而這也影響後來MLB各隊的群起效尤...

棒球其實有很多迷人的特性,首先,他沒有時間的限制,只要不下雨,沒什麼特別的突發事件,比賽都會打到第九局,也就是說,即使你在一開始被打的很慘,只要還沒到第九局,你隨時有扳回來的機會,而且,棒球的另一個迷人的地方就是可以在一局之內大量取分,只要出局數還沒到3個人,1~9棒就可以一直在場上打,也因此,只要比賽還沒結束,就一刻都不能放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喜歡拿棒球來比喻人生的關係,有太多的類似之處是可以用以借鑑或是自我激勵的.

在這部電影中,我特別喜歡最後特助給Beane看到那一部短片:

一個在小聯盟的胖子打者,由於他很胖,所以速度不快,所以即使他打出二壘安打,也只敢停在一壘,從來不敢跑到二壘,但有一次不知道為什麼,他想挑戰一下,在打擊出去之後,他奮力的衝過一壘,跑向二壘,但是想不到,他一過一壘壘包就跌了個狗吃屎,嚇得他趕緊爬回一壘,然後發現大家都在笑.他也感到有點不好意思,但等他會意過來的時候,發現大家在笑的並不是他跌倒這件事情,而是...

他已經擊出了全壘打了!!!

當大家都在嘲笑你,只要你認為你做的事情就去做吧,在電影中Beane也曾經懷疑過自己,但是他的做法就是直接站到打擊區的最前面,在最接近投手的地方跟投手對決,直接斬斷自己的後路,心無旁騖的堅信自己的理念做下去.


後來我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想上到比較日本人以及美國人的棒球,日本人比較喜歡的似乎還是走一種熱血派的路線,跟美國人完全不同,日本人總相信只要熱血下去什麼都可以達成,在心態上Beane似乎也是如此,但方法完全不同!!但我並不認為Beane的做法完全是對的,因為統計畢竟還是需要足夠的樣本數才能印證出其中的規則,但是棒球有很多的東西並無法顯示在數字上,例如激情、士氣、壓力.在季中也許因為比賽量夠大,可以看出統計的效果,但是一到了季後賽,那種近乎sudden death的賽,只要一有差錯就會直接被淘汱的壓力,我認為是無法將Beane的理論套用上的,而這時候,我認為熱血才是最重要的~~~

星期日, 11月 06, 2011

2011年太魯閣初半馬

能順利參加並完成這次活動,實在是需要感謝太多人了!!

感謝太魯閣馬拉松所有的工作人員以及義工們,因為你們的辛苦努力,
我們才能在這在這鬼斧神工的山谷之中,一邊欣賞景色一邊慢跑,
在此致上最高的敬意.


另外,也感謝李大哥跟Kelly夫婦倆,能讓我搭便車並且不用煩惱住宿的問題.而借由李大哥參賽過的經驗,讓我知道了很多比賽相關的寶貴資訊

~~~~~~~~~~~~~~~~~~~~~~~~~~~~~~~~~~~~~~~~~~~~~~~~~~~~~~~~~~~~~~~~~~~~
                                  

這是第一次參加正式的馬拉松比賽,回想起剛開始的慢跑,只是想運動減肥,沒想到跑著跑著就跑去興趣了,光是跑步,就有很多的樂趣在裡頭,從剛開始的5公里,到現在7.5公里,幾個月下來,漸漸養成了慢跑的習慣,但是從來沒想過要去跑馬拉松,應該是說,從來沒有這麼渴望去參加一場只是不停著跑的賽事.

其實在參加比賽之前,心中是挺忐忑不安的,因為在前幾個月的Seiko路跑賽,當天因為突然身體不適,而無法參賽,自此之後心中就有一道魔咒,老想著是不是自己太帶屎了,連跑個步都可以這麼悲情,所以那次之後,凡是那次比賽之前有特別做過奇怪的事情,一律列入我的"Not To Do List",
包括:
1.不能捐血(跑步前一天還去捐血,也夠怪的),
2.不喝任何奇怪的飲料(跑步前一天我喝了一家名為"毒茶"飲料店的鳯梨多多),
3.不吃生魚片(跑前一天我吃了"定食八"的生魚片),
4.不看電影(跑前一天我去看了Seediq Bale,嚴重懷疑是被出草了)
很小心的戒守這些code到比賽之前,直到比賽當早連早餐都不敢吃,深怕跑到一半帶屎肚子痛,或是胃痛.


鳥瞰比賽會場,圖中的那個紅圈拱門就是起跑線,要先往左跑一段路折返之後,再往右,太魯閣山中跑去,而在橋上,沒錯,在橋上那萬頭鑽動的都是比賽的選手,雖然每年太魯閣都有管制人數,但是人數還是很多,第一次看到這麼多人的陣仗,除了嚇到了之外,更多的是覺得很開心,同好實在是太多了.

在鳴槍之後,那起跑的聲勢也是很驚人,而也因為人數太多,硬是在鳴槍之後6.7分鐘之後,才通過起跑線.跟平常路跑不同,不用在人行道上閃行人,但是在這麼多人的情況下,根本不是閃不閃的問題了,而是完全被困在人堆之中,自己的步調根本不對,還好,在台北市我是騎車的,受過專業的鑽車縫訓練,雖然難了點,但是還是勉強的一個鑽過一個,一個超過一個,終於跑到比較空曠的空間可以自在的跑了.

在前一段,1~6公里左右折返的地方挺累的,因為那段路看起來很長(跑起來也很長),而且又是長時間曝曬在大太陽下,沒什麼遮蔽物,所以體力掉的有點快,等到回到起跑點約第6公里處時,其實開始有點累了,因為平常練習都是只跑7~8公里而已,所以在真正進入太魯閣之後,就差不多開始對自己未知底限體力做挑戰了.

說是挑戰,其實還是有很多事情可以分散自己對於"疲勞"這件事情的注意力的,在太魯閣跑的好處就是沿途都有美麗的景色可以欣賞,再加上跑半馬的很多選手有些都挺有個人風格的,像是沿路上就看到有人頭上綁著一個汽球在跑的,還有帶一些奇怪的頭飾的也有,最讓我感到印象深刻的就是看到一位資深的跑友身上穿的T-Shirt,上頭繡著,跑馬拉松第50趟紀念,讓我不禁對他的背影感到無限的敬佩.

由於不知折返點在何處,因此從進入太魯閣開始就一直在對"到底要跑到哪裡?","到底要跑到什麼時候?"的疑問奮鬥,像是騎山路一樣,其實並不難,但難的就是你不知道這條山路要騎多久,在看不到終點的時候,只能忍著肌肉痠痛一直下去,在跑山路時,我遇到的就是這種困境,而且,在太魯閣天祥折返點之前都是上坡,那種心中的天人交戰再加上肌肉痠痛的雙重享受之下,真的挺難熬的.好在一路上,經過的補給站還有醫護站熱情的加油,再加上四周都是賣命努力跑友們,在精神上支持我,讓我可以一路向上跑.

通過折返點之後的,就是一路的下坡了,真的愉快!知道快結束了,雖然肌肉愈來愈痠痛,但感動的是膝蓋完全沒什麼痛感,

可以!

可以跑的完!!

直到進入隧道前.....

以前騎車,騎隧道都沒什麼感覺,但是跑步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四周還是很多人在跑,但隧道中因為完全看不到盡頭在哪裡,所以跑了一陣子之後,那種不知道終點的無力感又發作了,而且隧道不止有一個,原以為應該跑完了,沒想到又來一個隧道,直到終於看到最後一公里的標示,這時才開始使最後僅有的力氣,一口氣衝向終點.完賽!!!

自己計的成績,2小時17分,每公里平均時間略低於平常練跑的時間,不過挺滿意的,畢竟第一次挑戰自己的極限.

太魯閣馬拉松半馬挑戰,完成!!

接下來就是12月份的台北富邦馬了,有了這次的經驗,到12月份前的訓練就大概有譜了,應該可以再多做調整,期待下次更進步一些.



後記:
碩班的同學-胖騏,沒想到居然也有報太馬,而且是跑全馬42公里,完賽成績是5小時15分,以我目前的程度,看起來是連她的車尾燈都看不到,當聽到她跑完成績的消息之後,讓我心原本的快樂心情小小地打擊一下,沒想到以前的胖騏居然這麼威......





星期三, 11月 02, 2011

五趾鞋第二跑



離上次跑已經休息兩天了,雖然小腿還是有點痠痠地,但是想說應該沒問題,可以再做練習,但災難就在第2公里開始時發生....
上次累積的疼痛感直衝腦門,每下一腳就抽痛一下,跑到愈後面累積的疼痛感愈重,新仇舊恨一股腦兒的爆發了,到最後,心中只想著TMD快點跑完,但是速度卻一直提不起來..
回到家之後,突然發現這狀況不是普通的糟,很像是很久沒運動,然後突然激烈運動之後的肌肉疼痛感,簡直比銷魂還銷魂..現在狀況:兩腿發軟...連走路都怪怪的..

今天跑完之後暫時休息,迎接週六活動啦~


光影

作詞:楊宗緯
作曲:楊宗緯


嗚~午夜裡有好多七彩炫目的光
在黑暗中甦醒陸續閃亮
我的思念就在這城市光廊
慢慢慢慢發芽
分不清楚是真實或想像
全是掠影浮光
一道一道關於你從記起到遺忘


*眼睛瞇耳朵聽
我以為我可以
逆著光循著幻影
漸漸地走向你
只是我怎麼努力
你卻還是在回憶裡
我才發現原來是夢
夢中的你早已看不清*


嗚~夜裡有好多七彩炫目的光
在黑暗中甦醒用火柴交換美麗
可能沒感覺或有重量那些掠影浮光
一道一道在你心裡我心裡穿梭遊蕩
誰說的 沒有差 黑幕的天 陷落的光
都成過往 今後呢你 將在哪 還會想我嗎


*眼睛瞇耳朵聽
我以為我可以
逆著光循著幻影
漸漸地走向你
只是我怎麼努力
你卻還是在回憶裡
我才發現原來是夢
夢中的你早已看不清*


嗚~午夜裡有好多七彩炫目的光
在黑暗中甦醒照亮下一個生命的經歷

星期三, 10月 26, 2011

我跑,故我在

就是下週了,正式開始Project WR的第0站了..

我要一直跑,一直跑下去...我跑,故我在


大陸神曲

其一
這首實在是太牛了...
作曲:方岽清/作詞:周其鳳(北大校長)

<化學是你化學是我>
歌詞:
化學究竟是什麼,化學就是你,
化學究竟是什麼,化學就是我,
化學究竟為什麼,化學為了你,
化學究竟為什麼,化學為了我,
化學究竟為什麼,化學為了你,
化學究竟為什麼,化學為了我,
父母生下生下的你我,lalala是化學過程的結果,
你我你我的消化系統,lalala是化學過程的場所,
記憶和思維活動要藉化學過程來描摹要藉化學過程來描摹描摹描摹,
即便你我的喜怒哀樂也是化學物質的神出鬼沒也是化學物質的神出鬼沒,
哦化學你原來如此神奇,
哦化學難怪你不能不火,
哦四海兄弟我們攜手努力,
哦為人類的航船奮力揚波,
你我你我要溫暖漂亮,lalala化學提供衣裝婀娜,
你我你我要吃足喝好,lalala化學提供營養多多,
你我要飛天探地化學提供動力幾何化學提供動力幾何動力幾何,
即便你我的身心健康也是化學為生命密碼解鎖也是化學為生命密碼解鎖,
哦化學你原來如此給力,
哦化學難怪你不能不火,
哦四海兄弟我們攜手努力,
哦為人類的航船奮力揚波奮力揚波...





其二





星期日, 10月 23, 2011

KEEP WALKING



在到達極限時,你會聽見自己的聲音,
幹嘛把自己逼到這樣的絕境?

我告訴自己:撐下去!
我們征服的不是大自然,而是自己內心的懷疑和恐懼,
即使最後一秒,我都希望更靠近夢想.

我好喜歡這支廣告,
KEEP WALKING!!

星期三, 10月 19, 2011

[轉貼]訓練法


訓練法



訓練的概念
l. 訓練的定義
  1.1 訓練是有組織的指示,目的在迅速的改進一個人的體格、心理狀況、知識及技巧。
  1.2  運動訓練就是使用運動來改進運動員的體格、技巧、運動知識、心理狀況及道德標準。常用的詞彙有耐力訓練、肌力訓練、間歇訓練、訓練法及訓練條件等。



2.  訓練的主要工作
   2.1  訓練的主要工作有
         2.1.1  發展個人的性格
         2.1.2  改進身體質索(耐力、爆發力`瞬發力`速度`柔軔注`敏捷性)
         2.1.3  改進運動技巧
         2.1.4  加深對戰略的認識和運用
         2.1.5  思想訓練

現代運動訓練










性格的發展

專門技巧的訓練及戰略運用


體適能訓練














專門訓練

一般性訓練













耐力
爆發力(瞬發力)
柔軟度
速度
敏捷性

平衡及身體
適應能力












訓練法














循環訓練,重覆訓練,重量訓練,馬拉松訓練,越野賽訓練,間歇訓練,比賽形式的訓練等。





3.  無氧性及有氧性(帶氧性)代謝
    3.1  ATP-PC系統
        3.1.1  肌肉細胞內儲存有一種高能量的化合物質叫三磷酸腺昔酸(ATP)
        3.1.2  在肌肉收縮時,ATP會迅速分解,並且放出能量。
        3.13  在幾秒鐘內完成的體育活動例如短跑﹑跳躍或踢東西都是利用這個系統供應能量。
   3.2  乳酸無氧酵解系統
        3.2.1  碳水化合物(單醣)在無氧情況下分解成乳酸。
        3.2.2  在分解過程中放出能旨,使已分解的ATP再次合成。
        3.2.3  在一至二分鐘內完成的劇烈運動,都是利用這個系統合成的ATP供應能量。
   3.3  有氧性代謝系統
        3.3.1  利用氧化碳水化合物及脂肪所放出的能量來進行ATP的合成。
        3.3.2  因為在ATP的合成過程中不會產生使肌力疲勞的物質,所以這個系統最適含耐力性的活動。



訓練的原則
1. 運動的獨特性原則
   1.1訓練計劃應針對運動所需要的能量來源及肌群而作適當的編排,以提高效率。
   1.2 研究指出在編排訓練計畫時應考慮下列三個特性。
         1.2.1 能量系統
              運動時,若能量主要來自有氧代謝,則計劃編排要符合有氧代謝的運動原則。否則便要符合無氧代謝的運動編排原則。
         1.2.2 運動模式
              練習應與技術的要求相同,以得到最大效益。
         1.2.3 肌群及動作形式
              每一種運動所用的肌群及活動形式均有其獨特性,所以訓練計劃應針對所用的肌群及配合其
               活動形式。



2. 漸進式超負荷原則
   2.1  為要改進體適能及運動的表現,我們必須漸進地增加訓練時的負荷。若運動員已適應了現行的訓練計劃,則必須重新編排訓練計畫並增加負荷,以提高身體素質。
   2.2  開始受訓時,應緩慢的增加運動負荷,使身體有機會適應。訓練持續一段時間後,可以漸進地增加運動負荷。
   2.3  增加負荷時應考慮個別差異。
   2.4  訓練計劃應同時兼顧受訓者的心理及生理條件。
   2.5  超負荷訓練可以由增加運動強度或運動時間來達到目的。
   2.6  如要增加運動強度,可以增加運動時的阻力(例如重量訓練)或增加動作的重覆次數,這個訓練原則叫漸進式阻力訓練。



3.  休息日原則
   3.1  雖然運動員要按受漸進式超重訓練,但不可能每天都接受嚴格訓練。
   3.2  身體是常要休息來恢復已消耗的體力和能量,因此需要在訓練計劃中安排休息日。



4.  個別差異原則
   4.1 不同的運動員在同一個訓練計劃下均有不同的成效。
4.2 遺傳﹑成熟程度﹑飲食﹑睡眼及其他個人和環境因素都會影響每個運動員的能力及其對訓練的態度。
4.3  不應盲目的以他人的訓練計劃作為自己的藍本。
4.4  訓練計劃應以改善個人的身體質素為目標。



5. 運動的編排原則
   5.1  運動的編排應以大肌群活動為先,再作小肌群的活動。
   5.2  在編排重量訓練及循環訓練時,相同肌群的活動不應編排在一起。



6.     還原原則
6.1  經過訓練後,身體因訓練而產生的不適應性改變是會還原的。
6.2  停止練習後,訓練效果逐漸消失。
6.3  愈快得到的訓練效果會愈快失去。



訓練時應考慮的基本問題
1.     負荷
在訓練計劃中可以調節運動量,持續期及訓練頻率來增強負荷。



2.  頻次
    2.1  頻次越密,成效越大。
    2.2  一天內進行多次訓練並不一定比一天進行一次訓練更有效。
    2.3  如果每週能進行三次耐力訓練及力量訓練,訓練效果更會為顯著。      



3.  持續期
    3.1  訓練期越長,訓練的效果更大,尤以耐力訓練更為顯著。
    3.2  運動量大的訓練,可以在較短期間得到更大成效。
    3.3  訓練後應有足夠休息時間,才進行下一次的訓練。運動量越大,休息期間越長。  



4.  運動量
    4.1  在個人的能力範圍內,運動強度越大,進步越大。
    4.2  運動量緩慢地增加,而訓練期間長,則訓練效果會緩慢地增長。當停止訓練後,其效果仍能保持一段較長的時間。
    4.3  運動負荷應不少於最大運動強度的40%
    4.4  為改進心肺功能而設計的訓練,應以心跳指標作為運動強度的指標。



5.       訓練模式
5.1  不同的運動項目有不同的訓練模式。例如﹕馬拉松賽跑和體操有不同的訓練模式。
5.2  不同的訓練目的便選擇不同的活動來進行訓練 。例如改進心肺機能的練習應異於增強肌力的練習。



6.  心跳指標﹙目標心跳率﹚﹙工作心跳率﹚﹙    THR
     6.1  運動員的最大心跳率為220減去年齡。
     6.2  目標心跳率是最容易決定運動強度的方法。
     6.3  下列兩種方法均可使用﹕
          6.3.1  最大心跳率
                目標心跳率 = 訓練負荷 × 最大心跳率
                例﹕一個二十歲的運動員,若其訓練負荷是最大負荷的70%,則目標心跳率 = 70% × 220-20
                                 = 70% × 200
                                 = 140
                      在訓練時即每分鐘心跳140次。
           6.3.2  最大後備心跳率
                 目標心跳率 = 訓練負荷 × 後備心跳率 + 靜止時心跳率
                 例﹕一個二十歲的運動員,他的靜止心跳率是65,以最大負荷的70%作訓練負荷,他的目標心跳應該是
                       目標心跳率 = 70% × 後備心跳率 +靜止時心跳率
                                  = 70% × ﹙最大心跳率 – 靜止心跳率﹚ + 靜止心跳率
                                  =70% × (200 - 65) + 65
                                  = 160



7.  安全
    7.1  訓練開始時要有足夠的暖身活動,訓練後亦應進行整理活動。
    7.2  在暖身時應包括舒展活動,尤其是要舒展在訓練時應用到的肢體及關節。
    7.3  所有訓練計劃,均應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需要而編排休息時間。



8.  訓練效果
    8.1   訓練效果與訓練的超負荷量成正比例。



不同的訓練法
1. 間歇訓練
   1.1  間歇訓練是運動與休息相間的一連串練習,在休息時通常會進行一些運動量低的活動。
   1.2  間歇訓練能提高有氧代謝及無氧代謝的能力。
   1.3  進行短時問而高強度的訓練(例如  10------15),跟著完全休息,使ATPPC能夠充份補充後,再進行另一組訓練。這類型的訓練能讓肌肉內的ATPPC重覆使用,從而改進從事這類型的運動的能力。更有助於避免過早使用無氧代謝系統,以至太早出現疲勞現象。
  1.4  進行短時間而高強度的訓練,跟著做些輕度的運動作為休息,這類型的間歇訓練,可改進無氧代謝能力。
  1.5  進行長時問而中度的訓練(例如:2分鏜),再做一連串輕度的運動作休息,會使運送氧氣的系統受到剌激,從而改進運動員的氧化代謝能力。
   1.6   間歇訓練的運動量可以由下列幾個因素而調節
         1.6.1訓練距離是指在指定時間內完成的距離。
         1.6.2  訓練時間是指完成指定距離所需要的時間。
         1.6.3  重覆次數是指在一循環內,運動與休息組合的次數。
         1.6.4  循環是指定一個運動與休息的組合。
         1.6.5  訓練頻率是指每週的訓練次數。
   1.7  完成一個組合後的心跳率,可以作為訓練的指標。
   1.8  間歇訓練可以應用作多種運動的訓練。
   1.9  一個短跑運動員的間歇訓練舉例如下:
         1.9.1 暖身運動
         1.9.2  8x100米,每次在13秒內完成(休息39)
         1.9.3  4x200米,每吹在27秒內完成(休息54)
         1.9.4  8x100米,每次在13秒內完成(休息39)
         1.9.5  整理活動
               在編排訓練時,應留意運動與休息的比例:
               訓練有氧代謝能力:通常運動時間在兩分鐘以上,向運動與休息的比例是1:1
               訓練無氧代謝能力,通常運動時問少於二十秒,而運動與休息的比例是1:23



2.  循環訓練
  2.1  循環訓練是順次序巡迴做一連串不同的活動來提高各運動技巧所需要的體適能。
  2.2  循環訓練的優點是在有限度的場地和時間內,同時為一群運動員提供力量、爆發力、耐力、敏捷性、有氧運動能力及無氧運動能力的訓練。
  2.3  循環訓練一方面能訓練運動員的體適能,另方面亦能幫助運動員改進技巧。
  2.4  同一個活動可以訂出不同的強度以配合不同體適能程度的運動員。
  2.5  每一個循環訓練通常由八全十二個不同的活動組成。運動員可以由不同的活動開始,進行訓練,
  2.6  通常每次訓練是要求運動員在最短時問內完成三個循環。
  2.7  編排活動時,速續的活動應訓練不同的肌群。舉例
           次序                        活動
           1                            臥推舉
           2                            屈膝仰臥起坐
           3                            坐伸膝(55%xlRM)*
           4                            引體向上
           5                            俯臥舉體
           6                            十米往返跑〈穿梭跑)
           7                            攀繩
           8                            屈伸跳
          重覆次數                      三十秒內做最多次數
          每一循環進行時間:               六分鐘
          每次訓練進行循環次數          三循環
          訓練頻率﹕                    每週三次
RM 表示最高重覆次數﹙參考單元六第2.8段﹚



3.  障礙訓練法
    3.1  這訓練法是要運動員通過一連串的障礙。
    3.2  這些障礙需要運動員進行跳﹑爬及攀的動作。
3.3  訓練是要運動員在指定時間內完成一定的重覆次數。
3.4  障礙的編排要注意的是同一組的肌群不會在運續的障礙中重覆使用。
3.5  運動員可以從任何一個活動開始。



4.     法特萊克訓練﹙變速跑﹚
4.1  法特萊克是瑞典語,意即「速度遊戲」,是間歇訓練的始袓。
4.2  主要是因應個人的能力,在指定時間內完成快跑及慢跑相間的訓練。
4.3  這方法在快跑時訓練無氧代謝能力,而在慢跑時訓練氧化代謝能力。
4.4  編排訓練時應強調訓練的趣味性。
4.5  中距離運動員的訓練編排舉例如下﹕
4.5.1  暖身﹕肌肉的舒展活動及慢跑五分鐘。
4.5.2  快速跑六百米。
4.5.3  急行五分鐘。
4.5.4  一百米衝刺及三百米慢跑相間進行,完成二千米。
4.5.5  整理活動﹕肌肉舒展及慢跑二千米。



帶氧(有氧)|性運動,無氧性運動及其訓練法
1. 帶氧(有氧)性運動及訓練法
1.1  帶氧性運動的定義及基本條件
       1.1.1  帶氧性就是在運動中由氧化醣元獲得能量供應。
       1.1.2  帶氧性運動是經過長時間連續性的運動而只產生很少量的乳酸。
       1.1.3  帶氧性運動能改善人體的心肺機能,換句話說,即增進個人的帶氧運動能力。
       1.1.4  改善帶氧性能力的運動應具備下列各特點:
            (a)有節奏的人肌肉運動如游泳、跑步和騎自行聿。
            (b)使心跳率提升至最大心跳率(最大心跳率=220一年齡)60%,理想的目標心跳率應是最大心跳率的60-70%
            (c)維持在目標心跳率範圍內,運動15-20分鐘。
            (d)每星期最少練習三吹。
       1.1.5  體適能佳的人,應能維持較長的活動時間。
       1.1.6  帶氧能力強的人不單在耐力性活動有較佳表現,而且早年患心臟病的機會亦較低。
 1.2  帶氧性練習
       1.2.1  長距離訓練
            (a)艮時問且緩慢的連續性活動,如緩步跑和游泳。
            (b)這類活動適合初學者,老年人和缺乏練習的運動員。
            (c)運動員應輕鬆地運動,而達到目標心跳率。
            (d)這類練習的缺點是不能同時改進爆發力。
       1.2.2  法特萊克練習
              一個中距離跑選手的訓練計劃舉例如下:
            (a)暖身活動﹕肌肉的伸展活動和慢跑五分鐘。
            (b)用快而穩定的步伐跑六百米。
            (c)急速步行五分鐘。
            (d)慢跑三百米與衝刺一百米相間地進行。
            (e)整理活動(肌肉伸展)和慢跑二千米。
       1.2.3 間歇訓練
            (a)在一指定的距離內相問地進行快速和緩慢的活動。
            (b)間歇訓練能改進帶氧性體適能(帶氧性功率),無氧性體適能(無氧性功率)或同時改進兩者,編排練習時應留意下列各點
                --------快速活動期間的長度
                --------快速活動期問的次數
                ---------快速活動的速度和運動強度
                ---------休息期間的長短
c 一些研究指出若訓練期和休息期均為2—5分鐘時,最能改進帶氧運動能力。
d 改進一個游泳運動員帶氧能力的間歇訓練計劃舉例如下﹕
      運動員一百米的時間為120秒,而五十米為35秒。

訓練距離
訓練時間
110% × 最佳時間
休息時間
重覆次數
1
2
3
4
100
50
100
50
128
39
128
39
90
40
90
40
4
8
8
4
      1.2.4  循環訓練
            循環訓練的編排舉例如下﹕
                  次序                                                活動
1                             臥推舉            
2                             屈膝仰臥起坐
3                             坐伸膝﹙55% × 1RM 
4                             引體向上            
5                             俯臥舉體
6                             十米往返跑
7                             攀繩       
8                             屈伸跳
重覆次數﹕                    三十秒內做最多次數
每循環需時﹕                  六分鐘
每次訓練循環次數﹕            三循環
訓練頻率﹕                    每週三次



2.     無氧性運動及訓練法﹑定義及基本條件
2.1  無氧練習是用作改進運動員的無氧功率。
2.2  無氧訓練必須針對運動的特性。
2.3  無氧訓練的強度須為最大負荷的85---90%
2.4  如要改善ATP-PC系統,則運動只進行幾秒鐘,如要改進無氧分解單醣系統,則運動要持續一至兩分鐘。
2.5  運動時間與休息時間的比例應為1213,使ATP-PC能輸送到肌肉,並且將乳酸帶走。
2.6  休息時間應完全休息或從事輕度活動。
2.7  改進無氧功率的訓練法有間歇訓練,循環訓練,重量訓練及力量訓練。



等長﹑等張及等動訓練
1.     等長收縮及其訓練法
1.1 在肌肉用力過程中,肌肉的長度保持不變,叫等長收。例如單槓懸。
1.2 在肌肉的收縮過程中,血液循環會受到肪礙,因此這類訓練方法不能增進運動員的帶氧能力。又因為血液循環受阻,影響了氧氣的供應而產生短暫的心舒壓上升現象。
1.3 等長訓練能增強一組肌群在一特定角度的肌力。
1.4 肌肉收縮的時間應在5秒至10秒之間。
1.5 如要增進肌肉在整個活動的肌力,則要在多個角度進行等長收縮練習。
1.6 進行五至十次,每次維持五秒鐘的最大等長收縮,可大大增進肌力。
1.7 訓練計劃最少要進行四至六星期。
1.8 訓練計劃舉例如下﹕
練習                                                      活動角度
臥推舉                         手肘          90°
硬舉                                       135°  
舉踵                           腳踝          135°       
立推舉                         手肘          90°  
屈膝V                      身體及大腿     90° 
彎舉                                          手肘          90°
收縮時間﹕                     5
強度﹕                         全力
重覆次數﹕                     5



2.     等張收縮及其訓練法
2.1 運動時,肌肉兩端的距離縮短,稱等張收縮。這類肌肉收縮使到肌肉所附的肢體產生運動。
2.2  肌肉收縮可分為同心收縮﹙向心收縮﹚及偏心收縮﹙離心收縮﹚。活動時,肌肉因活動而縮短叫同心收縮﹙向心收縮﹚,活動時,肌肉伸長叫偏心收縮﹙離心收縮﹚。
2.3  訓練應先從大肌群開始,再漸次訓練至較小的肌群。
2.4  在進行重量訓練時,應避免突然扯動或使用訓練目標以外的肌群,以防止運動受傷﹙例如﹕拉傷肌肉﹚。
2.5  減輕負荷而增加重覆次數的訓練,可改進帶氧功率,重覆次數應少於5次。
2.6  若以最大負荷量作訓練而減少重覆次數,則可改進無氧功率,重覆次數應少於5次。
2.7  訓練負荷應逐漸增加,以增強肌力。
2.8  訓練強度通常用RM表示,1RM的定義是指一組肌群在疲勞前所能支援,重量﹕
 例﹕ 1RM = 只能舉起該重量一次。
      6RM = 只能舉起該W1量六次。
2.9  訓練計劃如下﹕
臥推舉                           3 × 6RM
挺舉                             3 × 6RM
拉下﹙利用滑輪﹚                 3 × 6RM
蹲舉                             3 × 6RM
拉舉過頂                                                3 × 6RM
曲膝仰臥起坐                                        25
舉踵                                                        3 × 6RM
捲軸                                                        3 × 6RM
兩回之間休息時間﹕                            五分鐘
每次訓練的回數﹕                                五回
每星期訓練次數﹕                                3—5
隔日訓練比較理想,因能有足夠時間恢復體力。



3.  等動運動
3.1 等動運動是肌肉以一固定的速度收縮。
3.2 為要使動作的速度固定,需要大量肌肉以最大負荷工作。
3.3 在編排等動訓練時,訓練的肌群應與活動時需要的肌群相同。
3.4 等動訓練通常需要特別設計的器械,學校可以用滑輪,繩及重量來設計訓練的用具。



訓練及停止訓練的影響
1.     訓練的影響
1. 心臟血管系統﹙請參閱附圖﹚
左心室的容積增大
2. 心輸出量
增加
3. 心跳率
降低﹙靜止時﹚
4. 血量及血紅素總量
增加
5. 微血管密度
明顯增加
6. 血壓
下降
7. 肺容積
增加
8. 骨質密度
增加
9. 韌帶及肌腱之彈性及力量
增加
10. 關節軟骨
厚度增加
11. 肌纖維
體積增大
12. 脂肪
減少
13. 無氧性功率
因無氧性而增強
14. 帶氣性功率
因帶氧性訓練而增強




2.  停止訓練的影響
  2.1  很多因訓練而得到的成效會在停止訓練後一個短時間內消失。
  2.2  為要保持因訓練而獲得的成效,必須維持經常性的訓練。訓練的強度必須維持,但可減少訓練頻率,然應維持最少每星期一-次的訓練。



不同類別受訓者的訓練計劃
訓練是使身體機能對運動產生適應能力。訓練的目的是要參加比賽或參與體育活動。每一個人對個別運動項目及其環境都有不同的需要,因此每種運動和不同組別的人都應有不同的訓練計劃。



1.  體適能及健康的—般訓練守則
    1.1  無論是否運動員,在接受訓練之前,均須作身體健康檢查。若年齡在35歲以上並且很少參與體育活動的人或身體有不適者,均須在開始接受訓練前諮詢醫生的意見。
    1.2  改進體適能及健康的計劃應包括體力活動、戒除陋習、營養的知識和發展健康生活習慣等。
    1.3  一個良好的體適能訓練計劃除堅守各項基本訓練原則外(包括  心肺耐力、柔韌性、肌力及耐力、身體成份),更要儘量避免身體因訓練而產生的毛病。
    1.4  訓練計劃應具有娛樂性、不受環境及設備的規限,而且容易進行。
    1.5  訓練初期,應先接受心肺耐力的訓練,再漸次發展共他範疇。
    1.6  在編排訓練計劃時,應考慮參加者可以付出的時間。
    1.7  一個訓練計劃應包括下列各項
           1.7.1  5--10分鐘的熱身活動。
           1.7.2  20--30分鐘的連續性人肌群活動,運動強度應要使受訓者達到心跳指標。
           1.7.3  發展肌力和肌耐力的活動。
           1.7.4  5-10分鐘的整理活動。
     1.8  初次接受訓練者及非運動員應先接受46尾期的輕度訓練,再循序漸進,逐慚增加負荷。



2.  兒童的訓練計劃
 2.1  兒童在十二歲前,已經有能力學習根多的基本技巧,所以應該使兒童接觸多種不同的基本活動。
 2.2  訓練計劃應該多變化,以符合兒童在生理、心理和興趣上的需要。
 2.3  訓練最重要是安全,有益及有滿足感。
 2.4  幼兒的四肢運動速度較慢,編排訓練計劃時可針對這點,加以改善。
 2.5  兒童生長快速,而嚴格的訓練會對他們的發育有小良影響,所以在這段時期不宜進行肌力及耐力的訓練。(例如:重量訓練及阻力訓練)
 2.6  若要兒童參與對抗性的訓練,必須留意他們配對時兩兒童的年齡及體形差異,避免懸殊。一般而言,兒童不宜以比賽作訓練。
 2.7  在青春期前進行阻力訓練是安全的,而且能增強肌力。
 2.8  不應以最大負荷或接近最大負荷進行訓練。不應舉重過頂及要經常監察訓練的進行。



3.  青春期的訓練計劃
     3.1  在青春期進行訓練最能改進健康體適能。
     3.2  在青春期期問,肌肉發育迅速,所以在造段期間進行重量訓練,最能增強肌力及肌耐力。但訓練時應該用低負荷及多重覆次數,以策安全。
     3.3  1720歲間,攝氧能力最好,因此在這段期問可進行帶氧性體適能訓練。
 3.4  青少年的訓練應該要顧及安全,對身體有益及使受訓者有滿足感。



4.  成年人的訓練計劃
4.1  徑常活動吋以防止衰老。
4.2  肌力、心血系統、心臟機能及帶氧功率會隨年齡增長而衰退;因此在編排訓練計劃時應考慮年齡因素。
4.3  進行耐力訓 練時,應小心計算,以確定目標心跳率。
4.4  一星期內,參加多次輕度活動較參加一﹑兩次運勳量大的活動更有效。
4.5 不同活動對提高體適能的效果




5.  老年人的訓練計劃
    5.1  一般老年人的肌肉都會衰退,關節的活動能力亦減弱。因此訓練的強度要低,以輕度的阻力訓練最為適合。
    5.2  老年人的肌耐力較弱,因此運動時間要短而休息時間要長。
    5.3  訓練目標應該是改善關節的活動能力,使肌肉結實及增強肌力、柔軟度和增加血液循環。
    5.4  如果能以老年人感到最舒適的方法進行訓練,則成效更大。
    5.5  要漸進而合理地將不同動作組合成一連串的組合。
    5.6  老年人的訓練計劃舉例如下:
          5.6.1  5-10分鐘的暖身運動:作用在使心跳及血液循環漸漸地抓陝,舒鬆四肢及暖和肌肉關節以應付訓練所需。
          5.6.2  15分鐘肌力和柔韌性的練習:活動四肢及軀幹的大肌群和大關節,如肩關節和髖關節等。
          5.6.3  20分鐘耐力性的活動:從事20分鐘的帶氧活動,可姒改進心肺機能。例如:先輕快的步行,再舒適地進行緩步胞,最後將速度減慢至步行,使心跳慢慢地降低。
          5.6.4  5分鐘舒展活動:做一些轉動及肌肉伸展的活動,使心跳、體溫及呼吸在經過訓練後,漸漸回
               復正常。
          5.6.5  35分鐘的整理活動:目的在經過接近—時的訓練後,使肌肉放鬆。



 6. 運動員的訓練計劃
     6.1 訓練計劃的編排
        6.1.1  訓練計劃應根據每項運動的個別需要而設計。
        6.1.2  訓練強度應根據運動員的個別差異而訂定;例如:耐力、肌力及運動員的潛質。
        6.1.3  訓練計劃應該配合個人的發展(年齡﹑性別﹑解剖及生理……等)
        6.1.4  如要獲得最大的效益,則要經常地進行訓練,即一星期最少要受訓三次。
        6.1.5  在編排時應考慮到訓練環境及其他環境的規限。
        6.1.6  訓練計劃應配合受訓者的個性。
     6.2    現代的訓練理論是以一年作為一個訓練循環,將一年分成幾個不同的階段,進行不同性質的活動。
        6.2.1  將訓練分為不同階段去進行的目的是:
              (a)令運動員的表現得到最大的改進。
              (b)在比賽季節時達到最高水準。
              (c)在最重要的比賽時達到最高水準。
        6.2.2  這三個階段分別為準備期,比賽期和過渡期。
6.3   運動的季節性訓練通則
  
過渡期:

   肌肉性體適能訓練,主要改進比賽項目應用的主要肌群的肌力和爆發力。訓練八星期,每星期三次。

   利用低強度連續性活動、法特萊克訓練和問歇訓練來改進帶氧代謝能力。訓練八星期,每星期兩次。

  參與其他運動或康樂活動。

  練習專項的技巧和控制身體於低脂肪水平。
                      
準備期:

 肌肉性體適能訓練,主要是增強肌力,爆發力和耐力。訓練八至十星期,每星期三次。

 利用高強度的訓練,包括間歇訓練和短跑來訓練能量供應系統。訓練八至十星期。每星期三次。

 練習專項的技巧及戰略。

比賽期(初期)

 利用高強度訓練專項目所需要的肌肉性體適能和能量供應系統。特別留意爆發力和速度。根據比賽的計劃來決定訓練頻率通常是每星期一至三次。

 集中訓練無氧代謝功率。訓練六至八星期,每星期二至三次。

 專項的技巧及戰略訓練。

比賽期(成熟期)

用高速度及低阻力的活動和短跑來加強速度的訓練。每星期訓練一至二次。

練習專項比賽的技巧。

經常性的參加比賽。



中學體育科教學資料 1990 香港教育署課程發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