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三, 10月 01, 2008

[轉貼]嫁給台灣英語教育的美國奇女子—彭蒙惠


本篇文章摘自: 商業周刊第 1088 期
作者:黃宥寧

57年前,她越過太平洋,離家萬里來到台灣;57年後,她沒有家人,沒有房子、車子,卻豪氣的大聲宣告:我是富婆!

八十二歲的彭蒙惠,駝著身體,站上台北國際會議中心的舞台,演奏了一段小喇叭樂曲,這是她在這塊土地上耕耘近六十年的生命之歌。台下黑壓壓一片,兩廳坐了四千人,有人特別從美國遠道而來,馬英九總統的賀電也到來。這天,八月二日,是她來華六十週年的慶祝盛會。

場景一——22歲踏上烽火中國 一路逃難,竟無緣見父母最後一面

六十年前的中國,是怎麼樣的世界?想像一個二十二歲、未曾離開過華盛頓州的美國女孩跳上貨船,航行六個禮拜,從此隻身留在距離家鄉一萬公里遠的世界。

那是民國三十七年,別說物資貧乏,走在街上是隆隆的槍炮聲、逃難的人潮,甚至成堆屍體。甫經日軍侵華的摧殘,國共內戰如火如荼,扭開收音機,聽到的不是流行歌曲,而是何方即將淪陷,必須立刻準備逃難的新聞。「我要留在有中國人的地方,為中國人服務,」彭蒙惠從十二歲受到中國牧師感動後就立願如此,這句話講到八十二歲,從來不曾變過。

隨著人潮,她逃難到香港時,聽到父親意外過世,擔心母親的她,曾經動搖宣教的意念,拍了電報回家:「妳要我回去嗎?」母親卻回說:「妳不要回來,按照原訂的計畫去福爾摩沙,過一陣子我會去看妳。」

來 到台灣後,落腳花蓮。在她忙於宣教之際,母親也因糖尿病突發,住院三天就過世了。彭蒙惠甚至沒錢買機票回家奔喪。得知母親過世的那天下午,她騎著腳踏車, 流著淚遊蕩在海邊,旋又重回工作崗位。「我想媽媽,就一個人躲進放棉被的日式櫃子中偷哭,」但是在人前,她打起精神,安慰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

父、母親都走了,在美國,彭蒙惠再無足以牽掛的人。落腳台灣,一住就是五十七年,黑髮變白髮,背也駝了。她說:「我是『雞蛋』(外白內黃,意指已把自己當成台灣人),我是花蓮人。」犧牲了親情,彭蒙惠也犧牲了愛情,與不能留在台灣的男友分離,終身未婚。

她全心全意,守在台灣。

民國五十一年,彭蒙惠受到教育部的注意,邀請她──一個少數願意留在台灣的外國人,為台灣人製作英語教學的廣播節目。從此,捍衛英語教學近半世紀。當時她來華宣教已經超過七年,按規定可以回美國了,但是屢屢幫官員潤飾在國際會議上的演講稿,她發現台灣人當時的英語水準,無法與外國人交流,因此決定接下新任務:「台灣人更需要我的幫助,我教他們英文、可以幫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後來,進而創辦《空中英語教室》等多本雜誌。

場景二——不回美國了 幫台灣人對外交流,投身英語教學

當時的總統蔣介石,也下令邀請彭蒙惠為將官 們開設英語班。前行政院長郝柏村,當年更是每個月派屬下到出版社購買雜誌。甚至應邀到空中英語教室的晚會活動,用英文致詞,「我看他從口袋裡掏出的那張講 稿,折了又折、破破爛爛的,這真的是他自己構思、準備許久的,而不是屬下擬的稿子,」空中英語教室總經理洪善群回憶。

負責編輯國、高中英語教科書的前師大英語系教授施玉惠認同的表示:「她(彭蒙惠)一直想把台灣的英語教育提升起來,所以教學認真、取材也用心,我們在編教科書的時候,常常藉助於《空中英語教室》。」

從民國六十三年到現在,八十二歲的她現在還是總編輯,不但是台灣年紀最大,而且是資歷最久的總編輯。三十四年來,她堅持不放手的就是總編輯的工作。她沒有孩子,這幾本英語雜誌就是她一手帶大的「孩子」,嚴選題材、字字講究,確定信念的正確傳播。她每天七點多到公司,工作時間超過十五個小時,事必躬親,雜誌上的每篇文章都要她審核過。不止如此,負責業務的洪善群補充:「連廣告她都要看過。」

場景三——一講廣告瞬間變臉 堅持不用俗語字眼,氣跑廣告商

不提還好,一講到廣告,原本慈祥的老奶奶,瞬間變臉,開始和洪善群爭論:「那個子宮頸癌的廣告(衛生署委託刊登於《空中英語教室》),字眼太露骨了,我們一定要修過……。」忽然間,採訪中斷,兩人爭辯起來。

這張子宮頸癌防治廣告,提到「保險套」、「固定性伴侶」等字眼,引起彭蒙惠不滿。她越講越激動,當場拿起電話,把秘書、空英的老師都叫進辦公室, 當著記者們的面,激動的討論著。彭蒙惠的聲音越講越大聲,秘書、老師越講越小聲,最後只剩下洪善群敢回應老師的怒氣,「這就是政府的標案啊,不能改的,」 「而且它的目的是教育、是宣導,又不是什麼暗示。」但是彭蒙惠卻大聲的說:「可是我不要讓學生看到這樣的東西,就不能再把這些話修飾得好一點嗎?」

激烈的爭執好不容易趨緩,記者原本想緩頰,在旁說了一句:「Oh, my god.(口頭禪,表示訝異)你們也有這麼激烈的討論啊?」沒想到,瞬間掃到颱風尾,老太太掉過頭來、盯著記者:「其實這含有抱怨上帝的意思,不是好聽的話。」

看著記者啞口無言,彭蒙惠放緩語氣說道:「我不要讓你到國外丟臉,我要你用的英文,是讓人知道你是有水準的,」彭蒙惠解釋,她要求雜誌內容所使用的單字、成語,必定是知識份子在公眾場合中所使用的字彙,務求不低俗、不冷僻。

有些雜誌甚至會故意把年輕人常掛在嘴邊的俗語放入課文,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她卻視之有如蛇蠍。「kick your butt(直譯為踢你的屁股,意思是打敗你),哼,這種話怎麼能在正式場合說出口呢?」

「這本雜誌要教人家有用的知識,」彭蒙惠說出她的堅持,從民國五十一年編寫兩張紙的講義開始至今,彭蒙惠為台灣的英語教學環境奠基、扎根,雖然名片上的頭銜是「創辦人」、「總編輯」,但「收益」從來不是她的主要考量。

負責業務的空英企畫部總監陳雲傾說,空英的廣告審核以「難搞」著稱,「廣告公司都 快被得罪光了啦。」曾經,企畫部接下一個防水OK繃的廣告,模特兒穿著短版上衣和短裙,而把產品貼在肚臍旁邊,青春洋溢,然而,到了彭蒙惠那關被打了回 票。「因為模特兒有穿肚環,」陳雲傾又好氣又好笑的說著,「所以老師希望能夠把那個肚臍修掉,才能登在雜誌上。」在彭蒙惠的堅持下,客戶只得配合空英要 求,重新變更圖樣,「客戶快氣死,本來是通稿(發行到各媒體的統一稿件),結果我們卻一直要求要修改。」

而十年前,華歌爾、黛安芬等內衣廠商還是空英的大客戶,但是,隨著內衣設計越來越開放、甚至標榜「擠乳溝」、「性感」等效果,在彭蒙惠的一句話之下,內衣廣告從「封底」移至「內頁」,最後根本就消失了。「現在哪個小女生會穿那種肩帶比較寬、衣長到腰的內衣?我只能去問,可不可以給我們睡衣的廣告。」然而,漸漸的,連睡衣也都是「薄紗」、「透明」設計,也過不了關,「最後他沒有稿子可以讓我們登。」

場景四——變賣父親遺物換錢 拒開雙語幼稚園、住沒停車位的宿舍

凱絡媒體總經理朱詣璋也說,銷量一般的雜誌,廣告張數占內文比率約落在二○%至三○%之間,以空英這麼大的發行量,竟然廣告張數很低,只有一五%,很特別。

這就是彭蒙惠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理念甚於金錢。名下沒有房子、土地、車子的她,早年經營雜誌,每當財務吃緊,總是回家翻箱倒櫃,把私人物品拿去變賣換錢。連父親留下來的遺物——薩克斯風,也被她狠著心賣掉了。今天財務狀態好轉了,更不可能為了賺錢而犧牲理念。

在「異常激烈的溝通」中敗陣的洪善群補充,曾有許多讀者建議他們應該結合教學資源,開設「雙語幼稚園」,以便從小培育小孩的英文程度,「我們大家都贊成,偏偏她就投了反對票。」

目前空中英語教室集團所發行的三本雜誌,每個月有五十八萬本發行量,從創刊開始累積的本數超過一億本,影響數百萬聽眾,連軍方都是她的子弟兵,要為自己打廣告、要辦幼稚園,其實輕而易舉。

但是,彭蒙惠卻不加思索的拒絕:「我們不能把目標轉向,幼稚園會讓我們變成營利導向。」正因為彭蒙惠知道雙語幼稚園可以帶來可觀營收,她反而喊停,不要旗下的工作人員被經營利益迷失方向,而喪失對這塊土地付出的堅持。

這位捍衛台灣土地數十年的老太太,是老師、總編輯、也是理想主義者。

她透過廣播與雜誌教學,學生層級無遠弗屆,從將軍、企業家到販夫走卒。教育部「資優生保送營」所做的調查顯示,八○%的英語資優生,都是空中英語教室的讀者。民國七十三年,她更得到全國優良教師「師鐸獎」特別獎,是第一個得獎的外籍教師;八十三年則成立「彭蒙惠教育獎學金」,幫助貧苦的學生出國求學;九十四年,並獲得台灣的永久居留權。

儘管早已脫離在花蓮宣教時的困苦,她如今還是住在沒有停車位的宿舍裡,每天下班還得花三十分鐘找停車位。

「只 為自己做事很無聊,think bigger than yourself!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world. (不要只想你自己,為世界創造不同)」彭蒙惠強調,身上沒有華麗飾品的她還大聲的說:「我覺得我是富婆。」 *彭蒙惠看台灣》財富越多 越愛看負面消息 「世界上一直好人、壞人都有的,人性就是這樣。以前是因為媒體沒有那麼快、又有控制,所以我們沒有聽到那麼多(負面消息)。」

現在,「很奇怪,只要有壞消息,報紙就賣得好,所以媒體就更加詳細的描述那些壞的事情,」她繼續說著,雖然經濟越發繁榮,能享受的財富越多,但人們的心靈不是渴求美、善的事物,卻是對八卦、負面消息更感興趣。

「來, 你們可以這麼做,」她永遠是個行動派,要我們學著正面思考,馬上就提出實質的做法建議:「就是關掉電視機!」總是在幫《空中英語教室》的讀者找資料,彭蒙 惠最近也看到一則調查,指出看電視這個行為,其實是單獨可完成的,因此容易讓人感到孤立,若又接收到負面消息,則更容易被影響。「去找會正面思考的人,去 找家人和朋友,和他們相處。」